蘋果在發表了新一代的 14 吋與 16 吋 MacBook Pro 之後,終於將大尺寸的 MacBook Pro 也帶進了 M1 的世代,不用再多花錢買過期的 Intel 和 AMD 硬體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剛發表的 M1 晶片雖然備受矚目,但首款搭載的 13 吋 MBP 自身卻受限於 16GB 的記憶體上限,讓它並不特別受到專業用戶的青睞,同時也讓 13 吋 MBP 和後來發表的 MacBook Air 之類的分野顯得不那麼明確,因為 MBA 也有著類似的性能表現。
因此蘋果全新設計,並且搭載更加強化的 M1 Pro 與 M1 Max 晶片的新一代 MacBook Pro,便是媒體工作者們望眼欲穿的新品。除了處理器比 M1 再更快之外,它們也支援高達 64GB 的 RAM,且有與 iPad Pro 相同的 XDR Display 技術。但不光如此,蘋果在向一步的同時也不望向後看看,不僅重新帶來了 HDMI 埠與 SD 讀卡機,在外觀上也稍微有些復古。不妨稱它們為「PowerBook,再臨」。
更新了什麼?
蘋果目前並未計畫以 14 吋機種取代 MacBook Pro 13 的定位,它更多只是 16 吋款的「延伸」。14 吋機種可以做所有 16 吋機種能做的事(唯一的例外是 16 吋的 M1 Max 版本有個額外的「高能模式」,可以暫時加速),因此兩者的價差基本上就是在螢幕大小和電力上了。
遠遠望去,兩台筆電都明顯的 MacBook Pro 風格,包括流線設計的單體鋁製機身。但靠近一點看,就會發現一些較為「復古」的設計元素,包括稍厚的機身與圓潤的邊角,讓它們更有 2000 年代的 MacBook Pro 的風味。同時它們不止是變厚而已,在重量上也略有增加,其中 14 吋款來到 1.58 公斤重,而 16 款則是在 2.13~2.17 公斤之間,取決於選購的晶片。這大約比前代的 16 吋 MBP 重了 225g 左右。
這些額外的厚度,讓蘋果得以塞入更多的連接埠。除了四個 Thunderbolt 4 USB-C 埠之外,它們還有 MagSafe 3 電源接口、耳機插孔、全尺寸 HDMI 及 SD 卡讀卡機。你還是要轉接器才能使用 USB-A 裝置,但至少現在不用外接裝置就能直接透過 SD 卡將照片和影片轉進筆電中了。你也可以用 USB-C 來進行充電,但 MagSafe 比較安全,不用擔心扯到線時會把整台筆電拉到地板上,同時也可以不用為了充電佔去一個 USB-C 埠了。
雖然說外型有著「復古」的元素,但內裡的螢幕可是一點也不復古。兩款分別搭載了 14.2 吋及 16.2 吋的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其採用的 mini-LED 背光讓它可以到達 1,600nits 的峰值亮度。14 吋的解析度為 3,024 x 1,964,而 16 吋則是 3,456 x 2,234,兩者的像素密度皆為 254 ppi。嚴格來說兩者都不到 4K(3,840),因此雖然可以編輯 4K 或 8K 的影片,但就會稍微縮水一點了。
兩台 MacBook Pro 也都支援蘋果的 ProMotion 技術,最高可以達到 120Hz 的更新率。打開後頁面的捲動就像絲綢般滑順,對於長時間使用也有減輕疲勞的效果。同時,當畫面不用那麼快的更新率時,ProMotion 也能降低更新率來協助省電。高更新率的面板不僅僅是出現在電競筆電上,一般的商務或創作者筆電也開始採用,像是微軟就有在 Surface Laptop Studio 上搭載 120Hz 的面板。
當然,Liquid Retina XDR 最主要的賣點還是在它能讓高亮度與低亮度的內容在畫面中並存,雖然不是 OLED,但 mini-LED 已經能達到相當接近於 OLED 的對比效果了。
擁抱瀏海
接下無可避免的,我們要來談談那個「瀏海」。和 iPhone 一樣,蘋果在螢幕的上方切出了一個截角,來放置其 1080p 攝像頭。猛一看,蘋果竟然會採用這麼一個沒人喜歡的設計,實在有點出乎意料,但實話說,其實這螢幕的缺口影響並沒有想像中大。
蘋果的介面中,截角所在的位置平常是工作列的中央位置,平時本來就是很難被用到的。而當你全螢幕使用 app 或播放影片時,則是上方整個一條都會黑掉,讓你根本感覺不出缺角的存在。真的很在意的話,也可以選用黑色的桌布,這樣就更不明顯了。
如果說這個缺口是升級成 1080p 相機的必要犧牲的話,其實還是相當值得的。和 2017 年的 MacBook Pro 相比,無論是解析度、銳利度還是細節等方面,新的 1080p 相機都有可見的提升,而和 720p 的 M1 MacBook Air 相較,也是有著不小的改善。比較可惜的是,蘋果這裡沒有類似 Face ID 的機能,讓它無法「刷臉」登入。就當前來說,生物辨識的方法就只有開關上的 Touch ID 感應器而已了。
使用體驗
主站這裡拿到的 14 吋評測機,配備了擁有 16 個 GPU 核心的 M1 Pro 處理器,搭配 32GB RAM 及 1TB SSD。而 16 吋的評測機則是配備了 32 個 GPU 核心的 M1 Max、64GB 的 RAM 及 2TB 的 SSD。無論是 M1 Pro 還是 M1 Max 都有 10 個 CPU 核心,比 M1 的 8 個 CPU 與 8 個 GPU 核心相比都是勝出不少。
Geekbench 5 CPU | Cinebench R23 | 磁碟最高讀/寫速度 | |
Apple MacBook Pro (14 吋) | 1,767/11,777 | 1,515/12,118 | 5.1 GB/s / 5.8 GB/s |
Apple MacBook Pro (16 吋, 2021) | 1,783/12,693 | 1,524/12,281 | 5.1 GB/s / 6.2 GB/s |
Apple MacBook Pro (Apple M1, 13 吋, 2020) | 1,696/7,174 | 1,492/7,467 | 3GB/s / 3GB/s |
Dell XPS 15 (Intel i7-11800H, RTX 3050 Ti) | 1,536/7,551 | 1,506/9,453 | 2.8 GB/s / 2.6 GB/s |
Razer Blade 14 (AMD Ryzen 9 5900HX. RTX 3080) | 1,443/7,226 | 1,461/11,502 | 3 GB/s / 2 GB/s |
光是看規格,就能期待新款 MBP 有著不俗的表現,而實際的跑分結果也確實如此。單就 GeekBench 5 來說,兩款 MacBook Pro 都力壓所有今年主站評測過的 Windows PC 產品,包括採用了 Intel Core i9-11900KB 在內的 NUC 11 Extreme。M1 Pro 與 Max 在單核表現上與 M1 類同,這點不算太讓人驚訝,但在多核表現上就是 Pro / Max 的勝出了。另一個額外的好處是兩款新 MBP 採用的 NVMe SSD 都有著極高的讀寫速度,有助於大檔案的轉移。
不過,到 GPU 這邊顯然就比較微妙了。14 吋的 MBP 確實是比 Intel Xe 內顯的 Surface Pro 8 快上一倍左右,而 16 吋的 MBP 則是與搭載了 NVIDIA 3050Ti 的 Surface Laptop Studio 旗鼓相當。這已經是相當好的成績,但依然是達不到 AMD 或 NVIDIA 專門的獨顯的高度就是了。
然而蘋果似乎並不是以 3D 工作站為主要的市場,相對地 14 和 16 吋 MBP 更瞄準了音樂或影片製作。而在這方面,蘋果的新晶片顯然在處理媒體內容上是綽綽有餘的了。兩台電腦利用蘋果的 VideoToolbox 硬體編碼器,都大約花了 34 秒將 4K 影片轉為 1080p —— 這比 NUC 11 Extreme 慢了 4 秒,但同時比 XPS 15 快了四秒。在 Cinebench R23 上它們的表現也是不俗,僅有 ASUS 的 ROG Strix G15 遊戲筆電取得了更高的分數。
有些令人驚訝的是,新的 MBP 插電或是用電池,似乎對效能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新的 MBP 並沒有對使用電池時設下降頻的限制。如果你願意犧牲一點電力的話,它在不插電的情況下還是能以最快速度完成工作的。說到電池, 14 吋的 MBP 在主站的測試中撐了 12 小時 35 分鐘,而 16 吋 MBP 則是撐了 16 小時 34 分鐘。後者相較於最後一代的 Intel 機種,長了有 5 個小時之多,由此可見 ARM 架構的效率。
蘋果很顯然是有在聽使用者的心聲,在新的 MBP 上移除了 Touchbar,並且將最上排的按鍵加大到了正常大小。無論是 14 吋或是 16 吋的打字體驗都依然極佳,而特大號的觸控板也依然是業界首屈一指。
在音效方面,蘋果也沒有打折扣。兩台 MBP 都搭載了 6 個喇叭的陣列,包括兩個高音單體和四個兩兩一對的低音喇叭。低音喇叭每對都是一個朝上一個朝下,可以相互抵消力度來降低震動。主站編輯一般來說都是隨便播個音樂來確認喇叭有多令人失望,但 MBP 的音效其實有達到一般小型藍牙喇叭的程度,帶來清澈的人聲與有感的低音。這相當讓主站編輯吃驚。
兩者相較之下,單體較大的 16 吋 MBP 音效還是略勝一疇,但兩者都能當作音響來使用沒有太大的問題。MBP 的麥克風也能在視訊時清晰捕捉音訊,雖然還不到能用來錄製音樂的等級,但如果是錄個 Podcast 之類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結語
如果你準備要購入一台最新款的 MBP 的話,應該買哪款呢?基本上大部份一般用途 14 吋機種應該都足以應對,雖然說螢幕小一點點,但其重量攜帶起來的負擔也較小。但所有跟主站編輯聊過天的影音製作人都是差不多一致地表示,想要購入較大的 16 吋款式。
要說新款 MBP 最大的缺點是什麼的話,那無疑就是它們的高價 —— 但實話說,有人期待蘋果會出便宜貨嗎?更何況,在遊戲筆電或是高階生產力筆電當中,其實蘋果的售價也不算太離譜的。舉例來說,Razer 的 Blade 14 就只比 MBP 14 吋版便宜了 200 美元而已,而雖然入門款的 Dell XPS 15 OLED 比最入門款的 MBP 16 便宜個 500 美元,但兩者的 CPU 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如果你開始為 XPS 15 升級規格,兩者的差距又會逐步縮小了。
整體來說,新款的 MBP 擁有所有我們想要在一台強力的筆電中見到的一切。如果你是個手頭寬裕的專業創作者,並且想要能加快你的工作流程的工具,那新的 MacBook Pro 無疑就是你的最佳解了。
留言列表